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教务处2019年目标管理考核自评报告及对照表-教务处_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部门首页

    教务处2019年目标管理考核自评报告及对照表

    2020年03月18日 10:03  点击:[]

    教务处2019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自评报告

    2019年,教务处在学校党委、行政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学校党委、行政工作要点,落实教务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总结自评如下。

    一、共性考核指标

    (一)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及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严格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党员集中学习、支部党员大会上及时传达上级党组织党风廉政会议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的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我们还按照校党委统一部署,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规的学习,组织开展相关知识测试活动,广大党员法纪意识不断提高,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一年来,我支部坚持以关键少数、支委会为重点,以上率下作表率,要求和引导每一位党员定期进行廉政风险点自查。我们提出了组织警示、个人自省、群众监督三结合的廉政措施,教育党员干部践行“廉洁自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积极营造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工作氛围。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廉洁、勤政,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过硬的政治素养保障业务工作方向正确、落实有力。

    (二)队伍建设与管理

    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下设教务科、教学研究科、质量管理科、教材建设与管理科、实践教学管理科、教育技术科等科室。现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2名,科长6名,副科长1名,科员3名。教务处各科室岗位职责清晰,业务分工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各科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专业设置、调整、预警、退出办法,将专业设置调整与第一志愿报考率、录取调剂率、转专业比率、最终就业率、专业评估结果等挂钩,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质量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试题质量、评分标准、考核方式、试卷评阅、分析等指标的具体内涵及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课程考试管理,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四)服务意识与工作效能

    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教务处秉承“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三服务”意识,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职能。教务处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和一办到底制,签订了服务承诺,绘制了服务流程图。建立了教务处会议制度,构建了处长会、处务会制度和调研制度,每学期制定教学行事历,每周召开处务会,每月开展2-3次工作调研。建立学习制度,全员参学,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在凤阳校区、龙湖校区分别配置自助打印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自助智能化的成绩单、准考证、学籍证明及其他单证打印服务,优化教务管理系统,上线网上停调课申请服务及教室申请服务,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办事效率。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教务处班子成员将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述职述廉内容;民主集中制执行有力,重要决策由集体研究决定;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制定党员活动日实施方案,创新活动方式,严肃党支部组织生活。认真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召开总支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自查报告。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召开群众座谈会,查摆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产生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方向。认真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提升活动成效。2019年,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6次、党支部委员会10次,开设微党课4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1次。强化支部日常管理,坚持做到活动有记录,资料齐全,组织生活规范。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积极改善党员活动室设施设备,完善制度规范,为支部活动更好开展夯实平台。按照党组织“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进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始终抓住培养质量关,认真做好对杨孝延1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并接收于卉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认真完成党费收缴工作,建立清理收缴党费使用台账,按时调整党费收缴标准,坚持定期公示制度,全年收缴党费5515.64元。

    二、个性考核指标

    (一)统筹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1. 加强学籍管理。完成2018届毕业生及2019级新生的学籍档案整理工作;组织开展了2019届毕业生学籍信息核查工作;完成学籍异动学生的材料整理、审核及文件发放工作(其中转专业233人、休学41人、复学60人、退学25人);完成245人学业告诫发布;完成2019届4385名毕业生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资格审核工作,打印并发放了毕业证书4251份、学位证书4240份。完成2019级新生电子图像采集3583人;完成2020届毕业生(含硕士研究生)电子图像采集4760人。

    2. 强化教务管理。组织完成每学期学生选课及课表编排工作;完成尔雅视频课程的选课、开课及成绩录入工作,开设各类网课122门次,选课学生29796人次;组织完成2018、2019级学生的体育课程、个性化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课工作;组织完成各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等相关工作;完成学生重修及补考工作;完成教室借用审批及教师在线停调课审批工作;完成学生证及乘车优惠卡发放及补办工作;完成教务系统的日常维护及二次开发工作。

    3. 严格考试管理。协助招就处完成了2019年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考试及安徽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考务工作;组织完成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工作,共计488人;组织完成2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考生共计3610人。组织完成2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考生共计19057人;组织完成2次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工作,考生共计4336人;组织完成蚌埠市2019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统一笔试工作,考生共计3000人;组织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23个批次,考生共计4479人。

    4. 加强教室管理及调度。完成凤阳校区及龙湖校区教室203套多媒体设备维修维护工作;完成龙湖校区二期致知楼B楼的改造工作,即19个教室内部设施设计、招标及安装工作;完成19套多媒体设教室备设计、招标及安装调试工作;完成凤阳校区多媒体教室改造二期工程,更新60套多媒体设备,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教师反映多媒体设备故障问题明显减少,有力保障教学正常运行;完成微格教室录像工作480人次;完成精品课程录制80学时。

    5. 加强教材管理与建设。2019年,完成征选教材共计1618种,其中公开出版教材1496种,自编实验指导用书120种;完成教材发放共计915个班级、学生3.1万人次、各种教材约26万本,教务处组织478人次参与教材整理发放工作(包括搬迁教材仓库等工作)。对教材中标单位进行了考评,续签了2019-2020年的教材合同。完成2019届全部(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4311人教材费用结算、清理工作,清退教材费用合计约234.6万元。鼓励教师结合教学改革和课程、学科建设设计开展教材建设,立项一流教材建设7种,2019年度公开出版教材18种,其中省级规划教材4种,省级一流教材4种。

    6.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对各级党政领导听课有明确规定,所有领导干部要在学期初听取第一节课;日常听课要求每学期校级领导不得少于3节,行政单位领导不得少于5节,院部领导不得少于8节。领导干部通过听课和与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收集关于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参考。2019年,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听课42学时,中层领导干部听课1288学时。本科生参与评教覆盖面为100%。

    学生教学信息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将教学信息书面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并对反馈信息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加强了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2019年,聘请494名同学担任学生教学信息员,全年度反馈各类信息4900余条,为学校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教学动态、维护教学秩序、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根据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情况,评选“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74人。

    组织开展三期教学工作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4次,广泛收集有关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意见及建议,及时反馈各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完成课程考核材料抽查工作,2019学年度,坚持开展考核材料抽查工作,共抽查17个教学个单位648本考核材料,其中试卷550本,实习(实训)报告及小论文98本,检查结果及时反馈至各教学单位,督促整改,形成总结。组织安排考风考纪督查工作,处理旷监考老师教师1人,监考迟到教师3人,处理违纪考试学生共计16人。

    7. 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开展2019年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设计、布置、申报工作,共计谋划申报质量工程项目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一流课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八大类22小类,目前已完成省校级任务书审核、省级任务书上传和校级任务书归档工作。2018年立项的省校级任务书审核,省级任务书上传工作也于上半年完成。完成了2015、2016年立项的所有到期的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和2012年以来立项的国家级项目和其他项目阶段检查工作,并按省厅要求进行了系统上传。

    8. 完成2019年新专业申报。教务处积极组织各教学院(部)开展新专业申报调研工作,深度挖掘整合内部优质教学资源。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等多项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大支柱产业,结合我校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及“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在听取新增专业材料负责人对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才需求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汇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议,2019年申报智能农业工程、畜牧产业工程2个目录外专业。2019年,获批机器人工程、会计学2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完善。

    9.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开展学期初实践教学信息统计工作,于学期前两周统计当学期实践教学信息,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实训、校外实习实训,全年共开设实验课2167门次,实习实训815门次,与教学督导办公室共享信息,实现管理与监督的有效衔接。完成2019届毕业生毕业实习情况统计汇总。

    10. 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及时收缴2019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汇总表及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意见,完善资料存档。开展了相似性检测工作,在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答辩前,进行学术不端检测,2019届毕业论文进行了全检,同时提高合格标准为复制比不超过25%,共检测4500篇,其中4428合格,合格率为98.0%。2019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校开展毕业论文专项抽查,查找问题所在,推广创新经验。共抽查论文419篇,其中优秀等级毕业论文(设计)230篇,其他等级189篇。结合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和抽查结果,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84篇,评选优秀指导教师146人。启动了2020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于年底前汇总各学院2020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汇总表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意见。

    11. 大力推进学科和技能竞赛。2019年,学校共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40余项,其中A、B类竞赛35项,参赛学生规模及比往年有较大突破,获奖人数共计302人。2019年,我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创佳绩,共获得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2项,最佳组织院校奖1项,省级先进个人2项。学校首次突破国赛银奖。全校共有587个项目成功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2835人次。

    12. 圆满完成2019年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及2018-2019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工作。数据填报共有表格102张,其中13张我校不需填报,核实基础数据6项,对比了2018年度5项办学核心数据,对4项监测指标进行了说明。在收集整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基础上,完成了2018-2019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工作。

    (二)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深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教务处认真总结凝练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五年建设成就和经验,形成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报告》。系统谋划了未来四年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工作,制定《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9-2022年)》,明确未来4年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思路,确定深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10项具体目标,在夯实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思想基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深化开放合作育人,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内部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显著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方案(2019-2022年)已于2019年8月提请学校党委会研究。

    10月13日,教务处组织召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暨建设方案(2019-2022年)专家论证会,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质询、审阅材料,一致认为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中期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中期评估结果为优秀;建设方案(2019-2022年)目标合理,思路清晰,内容明确,措施具体,保障有力,契合学校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对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统领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建设方案(2019-2022年)通过论证。教务处结合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方案(2019-2022年),着力落实2019年建设任务。修改后的建设方案(2019-2022年)已报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审核,待党委会审定后印发。

    2.实施一流专业集群建设工程

    教务处组织召开专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会,积极谋划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健康、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7个专业集群建设工作。各专业集群在《安徽科技学院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基础上,制定了各专业集群具体建设方案,从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资金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细化专业集群建设方案,明确集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重构、一流课程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建设重点,为下一步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工作绘制好蓝图。

    大力推进一流专业集群建设。加大一流专业集群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使用方案,2019年,投入智能装备制造专业集群、新材料专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等重点培育一流专业集群1521万,用于跨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

    教务处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多措施推动“引产入群”、“引企入院”,积极协商大北农集团、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大北农产业学院和珍昊环保学院,参与专业集群建设,共同培养多层次人才,并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3.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专业设置、调整、预警、退出办法,将专业设置调整与第一志愿报考率、录取调剂率、转专业比率、最终就业率、专业评估结果等挂钩,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合理调整本科专业。印发《本科专业调整方案》,以主动适应安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遵循专业自身成长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分步实施”的总体发展思路,根据办学定位、招生就业情况、师资力量、专业仪器设备总值,以及《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18)》和安徽省产业结构布局变化,将现有73个本科专业调整至50个,通过减少专业总量、合理分流人员、优化资源配置,使基础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更高。

    开展2019年新专业申报工作。主动服务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等多项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大支柱产业,结合“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紧扣“新工科”“新农科”的新要求,组织2019年新专业申报工作。召开新专业申报工作会议,听取新增专业材料负责人对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才需求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汇报,经专家评议,决定申报畜牧产业工程和智能农业工程2个目录外专业。同时,申请将停招的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予以撤销。2019年,学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会计学2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完善。

    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教学名师2个。教务处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要求,教务处组织召开一流本科专业论证会,确定上报省教育厅一流专业19个。其中10个本科专业获省教育厅审核通过,推荐教育部参评。教务处及时组织召开一流专业申报工作推进会,对10个获推荐专业申报材料进一步指导。

    持续推进专业评估工作。教务处组织召开专业评估工作推进会,解读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参评专业提出要求并予以指导,认真审核专业评估支撑材料,并做好安徽省本科专业评估(认证)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2019年,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接受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经济学类专业评估专家进校评估,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工商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法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19个专业已通过安徽省本科专业评估(认证)系统进行评估。受疫情影响,目前仅管理类专业评估结果公布,我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2个专业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加快专业认证工作步伐。教务处组织召开2019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会,听取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展汇报,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就工程教育认证所涉及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工作,教务处组织召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调会暨课程达成度评价培训会,详细介绍了课程达成度评价的内容、方式、目的及意义,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大纲的修订以及课程达成度评价表中各部分数据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程。2019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

    全面实施卓越计划2.0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安徽科技学院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升农林专业建设水平,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服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卓越农林人才。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分解表》,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019年,我校生物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电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园艺、动物医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6个项目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4.着力推进课程内涵建设

    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印发《安徽科技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逐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

    大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加大了大规模在线课程、智慧课堂等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组织召开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评审会,对参评课程进行指导,《试验统计方法》获批参评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19年立项校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0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1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7门、智慧课堂10门,获批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0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积极开发应用型教材,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教材,2019年立项出版应用型教材5本。

    5.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振兴本科教育。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安徽科技学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等7个方面规定振兴本科教育主要措施。

    坚持学生中心,以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在总结以往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改革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各教学院(部)根据要求赴省内外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邀请专家对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形成论证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务处组织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省内高校专家及企业专家12人对我校14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深入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制定《部分通识教育和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强化思政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构建大学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学新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

    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外国语学院实现全部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积极推广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开展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学培训4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2019年,使用新教学模式课程比例显著提升,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展智慧教学教师达251人,切实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推广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2019年,建成求知楼B座4间智慧教室。积极引入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教务处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的各类学科竞赛,予以充分的经费和条件保障。2019年,全校共有587个项目成功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2835人次。我校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思泰弗’女性两癌快速筛查试纸条”项目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造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在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2项的好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层次遥遥领先其他省属高校。积极承办“齐源杯”2019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凤宝杯”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等省级重要赛事,大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获安徽教育网首页、新华网、安徽网、滁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学校共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40余项,其中A、B类竞赛35项,参赛学生规模及比往年有较大突破,获奖人数共计302人,较2018年增加13人。

    6. 开展“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务处制定了《安徽科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工作方案》。结合专业集群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需要,在各单位、相关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教务处会商相关部门,并经学校研究审定,调整了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印发了《安徽科技学院关于调整基层教学组织的通知》,确定了63个基层教学组织。为推进“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动,教务处制定并印发《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动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2019年,校级立项基层教学组织示范项目4项,省级立项基层教学组织示范项目2项,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基层教学组织更加健全,基本教学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7.全面整顿本科教学秩序

    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组织开展三期教学工作检查,通过教学院部自查、教务处联合教学督导办公室抽查的方式,全面检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材料填写及归档情况、教学计划安排情况,认真查找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院部反馈并督促整改,确保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运行平稳。

    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印发《教务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查重全覆盖,复制比超过25%的不得参加正常答辩,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设计)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修订《安徽科技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取消“清考”制度,设置结业管理环节,2019届毕业生中结业学生62人。

    加强考试工作管理,强化考风考纪建设。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质量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教务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期末考试工作的通知》,加强对考试命题组卷、监考、阅卷等环节的监督与指导,强化监考人员责任意识,加大考场监控力度,对所有课程考试考场进行视频监控,并对考场视频进行回放抽查,切实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管理。

    8.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课程云平台作用,积极推广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2019年,教务处组织开展云课程平台培训4次,围绕教育教学理念、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微课制作要点等主题,建设系列培训课程。邀请智慧教学专家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超星数字信息技术培训师深入各教学院(部)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讲解演示超星学习通软件的课堂应用,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点评。2019年,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展智慧教学教师达251人,切实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推广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加速慕课建设。2019年建成省级慕课3门上线运行,获批10门省级慕课示范项目。加强慕课的推广使用,引入优质网络教学资源488门,开设各类慕课120门次,选课学生29834人次。

    做好教务系统管理与维护。根据师生需求,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上线在线停掉课、在线申请教室等功能,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务处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基础上,确定将求知楼B座4座教室改建为智慧教室。根据项目预算,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务处制定了《智慧教室建设方案》,业经学校审定通过,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完成了求知楼B座4座智慧教室建设。目前,智慧教室已投入运行,承担了部分智慧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等任务。

    大力提高考试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教务处积极推进全校机考中心项目建设,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经多次论证,形成《机考中心建设方案》,业经学校审定通过,预计建成5000座机考中心,每年考试30门次以上,参考150000人次。

    配置成绩自助打印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自助智能化的成绩单及其他单证打印服务,可自助打印单证包括:成绩单、准考证、离校/在校单、学籍证明、离校证明、通知等。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9.完成教研档案归档工作

    根据学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教务处及时收集整理教学研究项目档案及教学管理文件档案并及时移交。

    三、加分项

    教务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扩大了学校影响力。

    (一)教务处荣获安徽省“振兴本科教育榜样处室”称号

    教务处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以致用,锐意改革,争做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的追梦人和践行者。组织召开本科教育会议,部署改革重点工作;印发振兴本科方案,绘好改革施工图;制定专业集群方案,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格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修订学籍管理办法,整顿本科教学秩序;改革论文(设计)及课程考核方式,推行非标准答案考试和论文(设计)替代;改进教学形式,建设智慧教室。全处通过学习形成合力,通过改革释放活力、添加动力,学校先后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在安徽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务处荣获安徽省“振兴本科教育榜样处室”称号。

    (二)2019年,我校在第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优异,获得国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2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层次遥遥领先其他省属高校

    教务处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的各类学科竞赛,予以充分的经费和条件保障,以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5月-10月,积极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发动,每周通报各教学院(部)报名数量,最终全校共有587个项目成功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2835人次。7月6日,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赛,在校园赛结果基础上遴选了25个项目参加省赛,教务处积极组织创业导师对参赛项目重点培育,对参赛团队开展指导。最终我校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思泰弗’女性两癌快速筛查试纸条”项目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造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在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2项的好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层次遥遥领先其他省属高校。

    工作类型

    序号

    工作项目

    详细目标

    完成情况

    是否

    完成

    支撑材料

    重点

    工作

    1

    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

    达到的目标: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

    完成的标志:安徽科技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9-2020),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报告(2014-2018)。

    教务处认真总结凝练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五年建设成就和经验,形成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报告》。系统谋划了未来四年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工作,制定《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9-2022年)》,明确未来4年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思路,确定深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10项具体目标,在夯实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思想基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深化开放合作育人,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内部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显著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方案(2019-2022年)已于2019年8月提请学校党委会研究。

    10月13日,教务处组织召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暨建设方案(2019-2022年)专家论证会,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质询、审阅材料,一致认为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中期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中期评估结果为优秀;建设方案(2019-2022年)目标合理,思路清晰,内容明确,措施具体,保障有力,契合学校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对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统领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建设方案(2019-2022年)通过论证。教务处结合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方案(2019-2022年),着力落实2019年建设任务。修改后的建设方案(2019-2022年)已报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审核,待党委会审定后印发。

    1、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报告(2014-2018年)

    2、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9-2022年)提请党委会研究公务事项处理单

    3、2019年第18次党委会会议纪要

    4、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9-2022年)

    5、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暨建设方案(2019-2022年)专家论证会会议议程

    6、安徽科技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报告(2014-2018年)及建设方案(2019-2022年)专家论证总体意见

    7、论证专家签到表

    8、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9-2022年)修改稿

    9、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暨建设方案(2019-2022年)专家论证会新闻报道

    2

    专业集群建设

    达到的目标:建设2-3个一流专业集群,建立产业(行业)学院或未来技术学院

    完成的标志:《安徽科技专业集群建设方案》,2-3个一流专业集群培育,建立2个产业(行业)学院或未来技术学院。

    教务处组织召开专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会,积极谋划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健康、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7个专业集群建设工作。各专业集群在《安徽科技学院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基础上,制定了各专业集群具体建设方案,从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资金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细化专业集群建设方案,明确集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重构、一流课程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建设重点,为下一步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工作绘制好蓝图。

    大力推进一流专业集群建设。加大一流专业集群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使用方案,2019年,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智能装备制造专业集群、新材料专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等重点培育一流专业集群1521万,用于跨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

    教务处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多措施推动“引产入群”、“引企入院”,积极协商大北农集团、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大北农产业学院和珍昊环保学院,参与专业集群建设,共同培养多层次人才,并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1、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健康、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专业集群建设方案

    2、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使用方案

    3、2019年第23次校长办公会议纪要(议题: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4、《中共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安徽科技学院关于成立大北农产业学院的通知》(党秘〔2019〕135号)

    5、珍昊环保学院成立新闻报道

    3

    专业建设

    达到的目标: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本科专业数量稳定在50个,教学单位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在全省专业评估中取得优秀等次专业数5个以上。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完成的标志:《安徽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调整方案》,《安徽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完成2019年新专业申报,质量工程项目批文及推荐报告,5个以上专业在全省本科专业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卓越计划进展报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提交。

    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专业设置、调整、预警、退出办法,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合理调整本科专业。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调整方案》,以主动适应安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18)》和安徽省产业结构布局变化,将现有73个本科专业调整至50个,合理分流人员,优化资源配置。

    开展2019年新专业申报工作。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大支柱产业,紧扣“新工科”“新农科”的新要求,组织2019年新专业申报工作。召开新专业申报工作会议,听取新增专业材料负责人汇报,经专家评议,决定申报畜牧产业工程和智能农业工程2个目录外专业。同时,申请将停招的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予以撤销。2019年,学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会计学2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完善。

    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教学名师2个。教务处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要求,教务处组织召开一流本科专业论证会,确定上报省教育厅一流专业19个。其中10个本科专业获省教育厅审核通过,推荐教育部参评。教务处及时组织召开一流专业申报工作推进会,对10个获推荐专业申报材料进一步指导。

    持续推进专业评估工作,2个专业获优秀等次。教务处组织召开专业评估工作推进会,解读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参评专业提出要求并予以指导,认真审核专业评估支撑材料,并做好安徽省本科专业评估(认证)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2019年,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专业开展了省级专业评估工作(其中,药学、药物制剂专业为传统进校评估,其余17个专业均为网络系统评估)。目前,仅获知管理类专业评估结果,其他专业评估结果暂未公布(其中、工商管理、市场营销2个专业均获优秀等次)。

    加快专业认证工作步伐。教务处组织召开2019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会,听取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展汇报,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组织召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调会暨课程达成度评价培训会,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程。2019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

    全面实施卓越计划2.0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安徽科技学院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19-2022年)》。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分解表》,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019年,我校生物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电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园艺、动物医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6个项目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1、《安徽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校发〔2019〕35号 )

    2、《安徽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调整方案》(校发〔2019〕35号 )

    3、《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工作方案的通知》(校发〔2019〕34号)

    4、《安徽科技学院关于调整基层教学组织的通知》(校发〔2019〕52号)

    5、2019年新专业申报材料

    6、《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7号)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

    8、《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皖教秘高〔2019〕94号)

    9、《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公布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校教〔2019〕127号)

    10、《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校教〔2019〕11号)

    11、2019年第23次校长办公会议纪要

    12、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推荐表

    13、2019年安徽科技学院全省专业综合评估一览表

    14、《中共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 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党发〔2019〕56号)

    15、《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校秘〔2019〕146号 )

    16、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专业评估结果

    17、152019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阶段总结报告

    1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

    4

    课程建设

    达到的目标:逐步形成三全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效果显著。课程建设取得实效,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内容更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加强。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水平。

    完成的标志:《安徽科技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质量工程项目批文;慕课引入目录;立项建设10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5本教材。

    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印发《安徽科技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借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依托、借助专业课、通识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各类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的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大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加大了大规模在线课程、智慧课堂等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组织召开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评审会,对参评课程进行指导,《试验统计方法》获批参评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19年,立项校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0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1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7门、智慧课堂10门,获批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0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积极开发应用型教材,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教材,2019年立项出版应用型教材5本。

    1、《中共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 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通知》(党发〔2019〕68号)

    2、《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皖教秘高〔2019〕94号)

    3、《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公布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校教〔2019〕127号)

    4、慕课引入目录(488门)

    5、学校召开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评审会新闻报道

    6、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评审安排

    7、教育厅推荐2019年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名单

    8、14门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批文

    9、出版5本应用型教材

    5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习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逐步建立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使用新教学模式课程比例显著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学研究项目取得实效。

    完成的标志:制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汇编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19年学科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数统计并比2018年获奖数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结果。

    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振兴本科教育。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安徽科技学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等7个方面规定振兴本科教育主要措施。

    坚持学生中心,以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在总结以往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改革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各教学院(部)根据要求赴省内外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邀请专家对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形成论证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务处组织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省内高校专家及企业专家12人对我校14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深入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制定《部分通识教育和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强化思政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构建大学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学新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

    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外国语学院实现全部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积极推广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开展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学培训4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2019年,使用新教学模式课程比例显著提升,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展智慧教学教师达251人,切实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推广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2019年,建成求知楼B座4间智慧教室。积极引入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教务处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的各类学科竞赛,予以充分的经费和条件保障。2019年,全校共有587个项目成功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2835人次。我校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思泰弗’女性两癌快速筛查试纸条”项目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造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在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2项的好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层次遥遥领先其他省属高校。积极承办“齐源杯”2019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凤宝杯”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等省级重要赛事,大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获安徽教育网首页、新华网、安徽网、滁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学校共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40余项,其中A、B类竞赛35项,参赛学生规模及比往年有较大突破,获奖人数共计302人,较2018年增加13人。

    1、《中共安徽科技学院委员会 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党发〔2019〕39号)

    2、《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校教〔2019〕11号)

    3、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4、《教务处关于印发部分通识教育和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务〔2019〕34号)

    5、教务处组织开展翻转课堂与智慧教学培训通知及报道

    6、2019年教师使用学习通平台开展智慧教学统计表

    7、2019年学科专业竞赛获奖名单及证书(部分)

    6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和基本教学活动达标和示范工作

    达到的目标:全面落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和基本教学活动达标和示范标准。

    完成的标志:评选学校优秀教学基层组织10个,创建省级示范教学基层组织2个。选树10个优秀教学活动案例。4月份完成基层教学组织整合设置工作。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务处制定了《安徽科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工作方案》。结合专业集群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需要,在各单位、相关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教务处会商相关部门,并经学校研究审定,调整了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印发了《安徽科技学院关于调整基层教学组织的通知》,确定了63个基层教学组织。为推进“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动,教务处制定并印发《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动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2019年,校级立项基层教学组织示范项目4项,省级立项基层教学组织示范项目2项,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基层教学组织更加健全,基本教学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工作方案的通知》(校发〔2019〕34号)

    2、《安徽科技学院关于调整基层教学组织的通知》(校发〔2019〕52号)

    3、《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校教〔2019〕131号)

    4、《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公布2018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校教〔2019〕56号)

    5、《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皖教秘高〔2019〕31号)

    7

    全面整顿本科教学秩序

    达到的目标:教学运行平稳,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完成的标志:三期教学检查结果分析,整改意见和整改效果,日常教学材料完整规范。

    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组织开展三期教学工作检查,通过教学院部自查、教务处联合教学督导办公室抽查的方式,全面检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材料填写及归档情况、教学计划安排情况,认真查找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院部反馈并督促整改,确保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运行平稳。

    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印发《教务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查重全覆盖,复制比超过25%的不得参加正常答辩,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设计)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取消“清考”制度,设置结业管理环节,2019届毕业生中结业学生62名。

    加强考试工作管理,强化考风考纪建设。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质量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教务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期末考试工作的通知》,加强对考试命题组卷、监考、阅卷等环节的监督与指导,强化监考人员责任意识,加大考场监控力度,对所有课程考试考场进行视频监控,并对考场视频进行回放抽查,切实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管理。

    1、三期教学检查材料

    2、试卷检查材料

    3、考试督查材料

    4、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及处级干部听课材料

    5、教学优秀奖材料

    6、学生教学信息员材料

    7、《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校发〔2018〕74号)

    8、62名结业学生材料

    9、《教务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务〔2019〕17号 )

    10、《教务处关于印发安徽科技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质量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教务〔2019〕31号 )

    11、《教务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期末考试工作的通知》(教务〔2019〕51号)

    8

    信息化建设工作

    达到的目标:鼓励教师多模式应用,鼓励学生多形式学习,推动形成支持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学习新环境。

    完成的标志:云课程平台培训,慕课上线运行,引入课程目录,使用人次数

    充分发挥课程云平台作用,积极推广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2019年,教务处组织开展云课程平台培训4次,围绕教育教学理念、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微课制作要点等主题,建设系列培训课程。邀请智慧教学专家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超星数字信息技术培训师深入各教学院(部)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讲解演示超星学习通软件的课堂应用,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点评。2019年,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展智慧教学教师达251人,切实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推广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加速慕课建设。2019年建成省级慕课3门上线运行,获批10门省级慕课示范项目。加强慕课的推广使用,引入优质网络教学资源488门,开设各类慕课120门次,选课学生29834人次。

    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务处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基础上,确定将求知楼B座4座教室改建为智慧教室。根据项目预算,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务处制定了《智慧教室建设方案》,业经学校审定通过,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完成了求知楼B座4座智慧教室建设。目前,智慧教室已投入运行,承担了部分智慧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等任务。

    大力提高考试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教务处积极推进全校机考中心项目建设,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经多次论证,形成《机考中心建设方案》,业经学校审定通过,预计建成5000座机考中心,每年考试30门次以上,参考150000人次。

    配置成绩自助打印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自助智能化的成绩单及其他单证打印服务,可自助打印单证包括:成绩单、准考证、离校/在校单、学籍证明、离校证明、通知等。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1、教务处组织开展翻转课堂与智慧教学培训通知及报道

    2、2019年教师使用学习通平台开展智慧教学统计表

    3、慕课引入清单(488门)

    4、2019学年度慕课开课课程及参与人次统计表

    5、求知楼B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6、安徽科技学院机考中心建设方案

    7、教务处关于试用学生自助打印系统的通知

    9

    教研档案归档工作

    主要内容:按照学校规定及时收集整理教学研究项目档案并及时移交。

    达到的目标:档案整理规范,移交及时。

    完成的标志:档案移交目录。

    根据学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教务处及时收集整理教学研究项目档案及教学管理文件档案并及时移交。

    1、教学研究项目档案移交目录

    2、2019年教学管理文件移交目录

    关闭



常用链接:

地址: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凤阳校区) 蚌埠市黄山大道1501号(龙湖校区)
邮编:233100   教务处意见反馈邮箱:jw@ahstu.edu.cn  
Copyright? 安徽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