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1.1时代背景概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需求。为响应新时代的新需求,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办和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这标志着建设科技小院将成为助力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1.2活动开展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两强一增”,结合现有资源优势,围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民增收,2022年3月安徽科技学院、歙县农业农村局和歙县科协办为加快推动“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的落地与实施,为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联合当地企业“黄山济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促进科技小院的落地。2022年11月在溪头镇人民政府举行歙县贡菊科技小院授牌仪式。
2.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2.1常驻生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新模式
安徽歙县贡菊科技小院是安徽科技学院与歙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建设的国家性服务平台。小院将采用“政府+院校+公司+农户”模式,发挥安徽科技学院科技创新能力,以济高蓝田·桃源养生谷(黄山)项目为载体,依托当地农户与特有的农特产品优势,打造集科技创示范推广、推动企业服务农民和研究生培养教育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
小院自成立以来已有五批,每批次3名研究生,小院驻站研究生一直秉持着“跨地区、不间断、常驻小院”的理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计不间断开展志愿服务23个月。
2.2“三位一体”更好的“四零”开展活动
与农民同吃同住、与企业同一平台、与政府同一思想“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注重人才培养,作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重视科学研究,作问题和办法之间的桥;坚持服务社会,作师生与群众的桥。
在生产一线培育人,培养-就业零距离;在农民地里做科研,研究-应用零费用;在农民身边做服务,专家-农民零门槛;在龙头企业做创新,技术-产业零时差。
2.3“一步一个脚印”助力研究生成才成长
住下来、扎下来、做出来、融进来、说出来、展出来、建起来、学起来、连起来、写出来。
住下来: 在一个地方“安家落户”,意味着对于志愿生活的承诺和对活动的负责。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是情感上的依托。
扎下来: 对于志愿活动的投入和耕耘。只有扎下根,才能深耕细作,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做出来: 动手实践,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通过实际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融进来: 融入当地、融入生产一线,与村民共同奋斗,实现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结合。在多样性中寻求共鸣,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
说出来: 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观点、经验和情感。通过言语沟通,实现与他人更好的互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
展出来: 将自己的成果和创意展示给他人,共享自身的精彩。通过展示,不仅可以获得认可,还能够启发他人的灵感。
建起来: 对未来的规划和构建。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需要通过建设性的努力,小院志愿服务走的更长远。
学起来: 永不停歇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做一个复合型农科研究生,只有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连起来: 学生和农村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的网络。这种联结不仅仅在空间上存在,更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了默契。
写出来: 通过在小院的实践,真正的做到将论文写在田野上。
3.成果实效
3.1科学套种保粮丰收富农民
近年来,由于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种粮成本增加,效益低,粮田改种经济作物、撂荒地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重要指示精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歙县联合安徽科技学院歙县贡菊科技小院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值,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小院与歙县农学会潜心钻研,以当地主导菊花产业为基础,最终成功探索出菊花——玉米科学套种技术。这套技术一经落地便获得巨大成功。5月在歙县,六千余亩与菊花套种的鲜食玉米迎来了丰产丰收。每亩地比往年多收益1000元;比往年增产粮食作物:2400吨;村民丰收季节的收入:一季多6000元。
(图1)团队成员对间作玉米植株作记录
(图2)团队成员与丰收玉米合照
3.2助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水肥一体化利用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实施,对保护农民群众利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实现社会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溪头镇,在小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全面记录整理了镇上田地的基础数据,系统分析土壤退化和板结的原因,提升农田肥力。在提升土地肥力后溪头镇还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小院同学们计算农田面积和水肥一体化泵房水速流量等因素,帮助设计了施肥和用药最佳施用量,解决了农民使用的后顾之忧。
(图3)团队成员设计施肥和用药最佳施用量
(图4)团队成员设计施肥和用药最佳施用量
3.3持续降雨贡菊受害,紧急探因及时补救
23年7月歙县受梅雨带影响,持续降雨,降雨量最高时累计超过每小时66.7毫米。这就使农田积水严重造成水涝。贡菊的根部受到过度浸泡和缺氧,使根部腐烂,高温潮湿的环境又有利于病原菌和真菌的滋生和传播,导致贡菊病害剧增,如霉菌病、根腐病等严重影响了贡菊的生长和当地百姓的收入。
由于病原菌和真菌引起的病害种类比较多,现场无法准确判断,实践团的同学们第一时间配合歙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工作,在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来领下去到了全县所有以黄山贡菊为主要作物的乡镇进行土壤和植株的采样。采样当天将样品寄回学校实验室进行病原真菌分离试验,以最快的速度确定病因,针对用药及时补救,挽回农户们的损失。
(图5)团队成员进行土壤和植株的采样
(图6)团队成员进行土壤和植株的采样
3.4多渠道科普宣传 科学助农促生产
始终坚持“在农民身边解民生,在生产一线治学问”,多渠道科普宣传是小院科技兴农的重要工作部分,在实际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套创新模式。通过线下驻站研究生收集问题,线上邀请专家及时帮助当地农户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牵线搭桥,第一时间答疑解惑。
建设运行“小院专栏”公众号,定期发布与当地农业生产相关的文章,建立了“歙县贡菊科技小院专业导师解答群”,邀请学校各领域专家老师进群,定期开展线上直播讲座,及时解答生产一线遇到的困难。
(图7)团队成员开展线下讲座
(图8)邀请专家开展线上直播讲座
3.5培训工作技能,助力乡村振兴村民再就业
配合公司,通过实地教学加录制培训视频为当地村民们培训贡菊接种技能。公司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这种紧密的结合使村民能够将所学技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了自身职业素养。这一举措对乡村振兴战略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小院和公司的这一举动展现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图9)团队成员录制培训视频
3.6探寻组培新配方,助力公司生产降本
琼脂作为菊花组培的重要支撑物,可以使培养溶液固化,便于转接组培,但其价格较高。考虑到这一点,尝试使用河沙或石英砂替代琼脂,在不影响组培效果的前提下使菊花在培养基内生长的基质更接近于自然土壤,有利于后期从培养基中转移至外界土壤中,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沙也有潜在回收再利用价值。以河沙、石英砂和工程碎沙替代琼脂,探索适宜替代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图10)团队成员进行新配方实验
3.7利用小院影响力,丰富农民钱袋子
为巩固歙县科技小院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形成以特色产业产品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更好的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和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模式。
为歙县贡菊科技小院设计注册小院特色官徽。通过安徽科技学院、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和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者服务联盟的影响力再加上黄山济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支持共同打造歙县贡菊小院乡村振兴特色产品。
(图11)制作并注册的“安徽歙县贡菊科技小院”商标
4.社会声誉
4.1团队影响力
对政府和学校而言,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推广和科普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新时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学生驻村后发现问题,再由指导老师,通过整合校内外多方科研资源,最终形成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
对农民和企业而言,通过小院菊花玉米套种、菊花组培抗病苗等举措实实在在为农民提高了收入和作物品质!将学术成果通过“科技小院”应用到生产中,极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对研究生而言,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了农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当前,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非农领域就业率高成为我国农业类高校发展的痛点。为此,科技小院以学生为主体,将研究生培 养从学校转向农村,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与在象牙塔的学生们相比,他们度过了两年完全不一样的青春时光——驻村生活在改变、重塑着这群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基础与技术能力融会贯通,实现涉农高校将科研、服务、就业等相结合 的培养目标。
(图12)团队成员在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技能大赛会一等奖
4.2社会的认可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等各级领导都多次来到小院慰问团队驻站研究生。
团队的事迹还被“人民日报、黄山日报、凤凰新闻、新浪网、安青网和中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图13)相关领导慰问及主流媒体的报道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5.1存在的问题
缺乏深度了解: 部分团队成员对于目标乡村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不足。
组织协调不畅: 在团队协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组织协调不畅,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工作效率低下。
沟通不畅: 团队与当地农户语言上沟通存在一些问题,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某些重要信息被忽略或误解。
5.2建议改进:
深入调研: 在进入乡村实践之前,团队成员应该充分了解目标乡村的实际情况,多和当地会普通话的年轻人交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以更好地制定符合当地需求的项目。
加强培训: 提高团队成员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通过培训课程加强团队协作技能,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
改善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外沟通机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定期开会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