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志愿者服务展示
    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案例特等奖(四):聚素养、赋成长、暖望高—“一堂好课”续写助学帮扶情——湖南农业大学
    2024年10月31日 16:23 万天赐 朱明俐 点击:[]

    1.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1.1活动概述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连续4年扎根在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花垣县,针对学院研究生对口支教点望高小学儿童展开“一堂好课”系列特色课程教学,聚焦望高小学儿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养提升,从长期定点支教、月度跟进反馈、暑期集中实践及远程结对帮扶等全过程、多维度、宽口径赋能村小儿童健康成长,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传承“教育家精神”。

    undefined 

    (图为2023年暑期博士团活动集体合影)

    1.2活动时间

    2023年1月—2023年10月。

    1.3活动内容

    1)以“心”传情——指导心理健康

    围绕心理健康小调查、心理教育小课堂及心理团辅小活动,面向望高小学儿童发放178份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当地20余户村民。同时,结合动画演示、真实案例、角色扮演等,给望高小学学生普及校园欺凌、亲子关系等心理知识,开展趣味互动式心理团辅活动,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undefined 

    (图为开展心理团辅小游戏)


    undefined

    (图为调研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掌握情况)

    2)以“行”践学——传承农耕文化

    依托苗族特色,围绕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和体育锻炼,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发,上一堂启发感悟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劳动实践课、讲解一个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体验一场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运动、开展一次树叶做叶脉书签的手工活动......以农耕文化浸润童心,引导孩子们乐享劳动之乐,感受民间传统体育魅力,创新乡村体育教育。

    undefined 

    (图为体育——团队成员帮学生穿戴板鞋)

    3)以“信”言爱——倾听童声心语

    围绕成长故事、学习帮扶及教育小报,通过面谈、家访、作文等形式收集望高小学儿童的成长故事,遴选学院研究生党员、学生干部与望高小学30名儿童建立一对一学习帮扶联系,定期制作并发放精美微教育小报供望高小学同学们阅读,共谱缤纷童年,共话美好未来。

    undefined 

    (图为智育——学生正认真写信)

    4)以“形”育美——积淀艺术底蕴

    通过苗药绘画、乡间采风、观察写生等,充分挖掘湘西本土资源,记录望高小学儿童从选择、观察、感受、绘画、着色、制作等全过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和研习湘西苗药非遗文化。同时,带领他们收集各种关于自然的颜色,观察并描绘乡村风貌,以此引导孩子们主动表达内心对乡村的美好感知。

    undefined 

    (图为美育——学生集体展示手工作品)

    5)以“醒”启职——激活职业启蒙

    重点围绕职业启蒙教育,为村小打造职业启蒙课程,深挖湘西黄金茶的优势资源,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隐藏在茶叶背后的职业——评茶师。同时,依托职业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从评茶师介绍、茶具准备、评审步骤、示范观摩、体验评茶等环节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体验评茶、品味茶香,进而激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知。

    undefined 

    (图为职业教育——学生正品闻茶叶)

    6)以“星”入户——筑牢思想根基

    通过实地宣讲和云端微课的形式,把“文件话”转为“家常话”,把“小故事”讲出“大道理”。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集中宣讲及入户宣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推动宣讲变为“随时随地”,使党的政策与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同时,为望高小学孩子们上一堂红色教育课,现场讲演《红军班长马奕夫》、《八子参军》等红色故事,并教授红领巾的正确佩戴方式等。

    undefined  

    (图为红色主题教育——教学生佩戴红领巾)


    undefined 

    (图为学院研究生向当地村民宣讲党的惠民政策)

    2.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2.1创新思路

    1) 突出主流价值——党建引领、核心价值观。面向乡村、学校志愿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造丰富多样、新颖活泼的方式方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研究生志愿者的创造和发挥,使得相关宣传、传播活动既生动有趣、受人欢迎,又凝聚人心、富有实效。

    2)融入传统文化——苗族特色、湘西民俗。志愿服务活动巧妙融合苗乡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一是革命传统文化的元素,包括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等;二是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及湘西传统苗药文化;三是民间的风土民俗元素,包括节庆喜好、生活习惯等。

    3)贴近民生需求——扶志助困、惠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善于将宣传与服务项目结合、活动与关爱相结合。针对村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及村民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匮乏的现状,着力普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得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更好地传播新思想、营造新文化。

    4)体现时尚要素——新颖活泼、魅力无限。志愿服务活动素材、成果等贴近时尚、贴近生活,能真正受到学生、村民及普通群众的欢迎。活动记录视频vlog、手绘漫画等善于吸收新元素,精心设计新名称、新内容、新形式,使得志愿服务项目的传播也更有趣有益且深入人心。

    undefined 

    (图为团队成员深夜集体复盘总结)


    undefined 

    (图为团队成员集中研讨备课)

    2.2特色做法

    1)有效整合资源。团队整合了学院新媒体建设中“微教育”系列品牌栏目学习资源,结合“心理科普”、“教育故事”等制作文化小报,定期寄给望高小学,为乡村儿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

    2)建立帮扶机制。每年持续定点选派研究生开展1年支教服务活动,并遴选优秀研究生党员与望高小学30名儿童建立1对1远程学习帮扶联系,提供长期心理指导。

    3)开发专业课程。结合湘西特色文化与学院职业教育特色优势,精心设计、研磨、开发、定制苗医药手工课、黄金茶讲评课、七一红色主题课、传统民俗体育课等。

    4)多元宣传推介。通过新闻稿、视频vlog、手绘漫画等形式,打通线上线下平台,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获得师生及当地老百姓认可。 

    3.成果实效

    3.1主要成果

    1)手绘漫画7幅。结合实践过程中记录的精彩瞬间,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制作出手绘漫画集。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图为7幅手绘漫画作品集)

    2)调研报告8份。团队成员认真撰写了有关农村集体经济、儿童心理健康、乡村教育等主题的调研报告,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深层次推进望高村小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以及进一步拓展乡村振兴事业具有较一定的参考价值。

    3)心得体会9篇。团队成员第一时间进行总结反思,内容涵盖了大家利用已有经验和专业知识应对突发状况的具体事例,以及各自基于实践和未来发展规划的思考与感悟。

    4)活动总结1份。团队成员及时梳理活动材料,精心打磨活动总结,深度撰写出36000余字的总结报告。

    undefined 

    (图为总结材料封面)

    5)文化小报2期。团队成员整合学院资源,精心设计了“湘农微教育”文化小报,为望高小学儿童科普分享课堂之外的精彩世界。

    undefined undefined 

    (图为文化小报第1期)


    undefined undefined 

    (图为文化小报第2期)

    6)宣传成果(新闻稿4、视频2)

    ①新闻稿1:走基层 解难题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赴湘西花垣开展调研(人民网新闻稿:http://hn.people. com.cn/n2/2023/0423/c356888-40388684.html)

    ②新闻稿2: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来花垣县调研(新湖南新闻稿:http://www.hunantoday.cn/article /202304/20230422133314590.html)

    ③新闻稿3:情暖望高,童心同行——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开展暑期博士团专业实践活动(光明日报新闻稿: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4896cc575aa44040b6d3a84a886509e8)

    ④新闻稿4:教育学院“博士团”暑期三下乡实践感悟(湘农教育新闻稿:https://mp.weixin.qq.com/s/ 8gvWt1XroMrZIQ-lMpMRhg)

    ⑤视频1: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暑期博士团专业实践活动纪录片(湖南农业大学视频号 点赞量超1000次,转发量近400次)

    ⑥视频2:情暖望高,童心同行——课程vlog(湘农教育视频号 点赞量超100次,转发量20余次)

    注:在对外宣传上,活动获光明日报、人民网、网易新闻、腾讯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在湖南农业大学官微、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官微、湘农研语官微、湘农教育官微等平台上广泛宣传,极大提升了学院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影响力,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3.2主要实效

    1)点亮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以红领巾心向党,厚植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画说”乡间非遗,激发学生们的绘画热情,认识自身潜能和独特性;职教进村,挖掘茶叶背后的职业,激发学生们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认知;以信为媒,教给孩子们书信格式和写作技巧,锻炼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体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坚强意志品质。

    2)赋能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展开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入户宣传,引导家长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并指导其与孩子强化沟通,增进融洽的家庭亲子关系;以“心”传情,开展趣味互动式心理团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关爱服务,引导儿童学会调整心态及掌握社交技巧,拥抱幸福生活。

    3)展开基层宣讲,筑牢安全防线。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当地情况相结合,提炼“精准扶贫”首倡地“山乡巨变”全过程的精髓与核心要义,向村民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感知发展成果,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让理论“声”入人心。同时,通过发放反诈宣传海报、入户宣讲、访谈调查,让村民掌握防诈骗知识和技巧,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反诈意识,反诈宣传“接地气、见实效”,群众“听得懂、有收获”。

    4)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通过全过程的深度参与,研究生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养,检验学习科研成果,真正将“论文写在湖湘大地上”,将实事办到农户门口、田间地头及教育一线。研究生在策划中集思广益,树立创新意识;在过程中深入基层,增强问题解决及应用能力;在总结中展开对比、分析、复盘,提升了综合素质。

    4.社会声誉

    活动广受好评、反响良好。团队成员及其工作得到了湘西州花垣县教体局领导及麻栗场镇望高小学校长龙江的充分肯定。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团队也积极利用抖音、湖南农业大学官微、湘农研语官微、湘农教育官微等平台推送宣传。多层次、宽渠道、全方位的关注和报道,使得教育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5.存在问题及建议

    5.1存在问题

    1)团队成员专业知识结构较单一。活动成员主要由学院硕博士研究生构成,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且多为女生,思考与解决问题存在一点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

    2)团队成员协调能力有待提升。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乏有分工不明确、内部有分歧等情况,且调研、授课等过程中易受活动对象、天气及设备操作等突发因素的影响,在应急事件处理中的团结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5.2优化建议

    1)丰富专业类型,优化跨学院组队。学院将积极鼓励和引导高年级博士研究生参与进来,扩充不同学历层次、年级研究生。同时发挥学院团总支研究生会的功能,吸纳兄弟学院优秀研究生组队,有效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发挥各专业的独特优势,在充分沟通、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凝聚团队力量,强化顶层设计关。一是开展项目学习,从各项实际问题出发,引导队员在任务驱动下合作解决子问题。二是明确队员定位,明晰每个队员的优势及特色,合理进行任务分工,每人主负责自己的任务,其余工作则灵活支持与配合。三是畅通沟通机制,引导队员积极表达自身观点和建议、耐心聆听他人意见,并及时有效反馈每位队员的诉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