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志愿者服务展示
    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案例特等奖(五):科教赋能洱海振兴——中国农业大学
    2024年11月01日 09:54  点击:[]

    1.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古生村科技小院以协同实现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长期驻扎农村生产一线,秉承四零服务宗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农民,坚持解民生、治学问,组建志愿服务队,引领广大群众涵养家国情怀、提高文明素养。当前,洱海流域仍面临困境,志愿队发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围绕在实践中所发现生产、生活、生态文明待提高,留守儿童缺乏陪伴等问题,首先利用科技赋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其次,开展针对性的系列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与村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居民生态文明素养、绿色环保理念和生活幸福指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使其深入人心。

    古生村科技小院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古生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是,同步抓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工作,在二者螺旋式并进、协同上升的过程中,与其他三大振兴相互赋能,实现生态增值、科技增收和文化增韵,通过协同洱海保护和农民增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古生村科技小院全景 工作思路图

    小院首席科学家为张福锁院士,组建多级导师指导团队,实现多平台合作、多学科交叉。目前,云南大理稻油轮作科技小院常驻研究生12名,主要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

    团队成员合照

    一是成立全国首个高校教师、村民和学生共建的实体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堡垒,助推古生村组织振兴。自2022年11月起,小院师生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累计37场,1433人次参与其中,走过大理州5个县和湾桥镇26个自然村,传播党的声音,宣传科技小院工作,宣讲活动得到村民、基层领导干部的广泛认可。与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大理州人民医院等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10余次,500余人次参与其中。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二是依托学科专长,组织研究生开展入村入户调研,用详实的数据去证明困扰村民们的科学问题,截止目前共调研农户589户。开展农民科普培训活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绿色精神。根据驻扎研究生课题研究结果,发现村民饮食重油重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粗放处理,基于这样的背景,团队成员依托学科专长,为村民进行了膳食营养、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保护洱海、提高环保意识的科普培训,累计49场,1380余人次参与其中。同时,针对村中产业薄弱,村民生计少,收入低,来源单一,迫切需要就业机会和岗位等一系列问题,与专业的团队合作,开展了电商新业态培训,教授400余名村民拍摄抖音、带货的方法和技能,培育三农网络主播,打造乡村农人。除此之外,举办村民互动活动90余场。

    电商新业态培训

    膳食营养科普培训

    三是针对村中留守儿童问题严重、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自2022年9月开始,古生村科技小院为湾桥镇中庄完小与保中中学提供长期支教及乡村伴读、美育教育学习等活动,累计21场次,1760余名青少年、儿童参与。举办“稻田艺术节”5场、农街举办防诈骗、宣传党建、宣传洱海保护等活动5场,举办“乡愁古生?大理小诗会”、“半夏的回响”等文艺汇报演出4场,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超25万,丰富村落文化生活。

    乡村伴读活动 乡村支教

    美育基地揭牌 “半夏的回响”文艺汇演

    我们将该项目总结为研究生长期驻扎育人模式的“12345”实践,依托一个小院,培育两类人,开展三种做法,取得四个成效,从而助力古生村五大振兴。目前,1048个科技小院遍布全国各地,我们也想将科技小院研究生长期驻扎育人模式继续推广下去,让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2.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古生村科技小院志愿队伍通科技小院平台发挥优势,创新和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第一,小院志愿队通过长期驻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志愿队员一年驻扎农村一线330多天,入住之初就开展古生村全村489户农户大调研,调研内容涵盖农户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根据调研数据,科学分析发现问题。

    第二,志愿队通过多主体协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挥古生村科技小院平台优势,多学科交叉、多高校融合,依据问题全方位定制解决方案,采用短视频培训、农民培训、一对一上门宣讲、科普长廊、实际效果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将知识转化为农民行动。与农民零距离,随时可以得到农民反馈,对培训方案进行时时修正,更容易被农民接受。

    第三,志愿队坚持解民生,治学问,在志愿服务中练就兴农本领。依托科技小院实体平台,在小院、村委会、学校等公共场所,志愿队伍周期性地为当地农民及学生组织主题教育和技能培训,小院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组织和宣讲等能力也得到极大锻炼。

    3.成果实效

    古生村科技小院志愿团队过去两年共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参与志愿者共229人次,服务对象5000余人,志愿服务总时长300余小时。带动古生村增收:通过租房、在当地消费等多种形式,促使古生村年轻人返乡、43家农户装修房屋并对外出租等等,小院揭牌至今给古生村带来700万元的收入。高密度人才聚集:项目成员长期驻扎农村生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乡土中国深处,与农民零距离,做农民的朋友,成为了地道的“古生村人”。

    (1)培养一批乡村振兴后备军

    通过后期追踪调研发现,在轻视教育的乡村环境中,近一半家长更加重视孩子教育。孩子们对于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承诺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以后也想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力

    (2)打造一批新农人

    这批新农人,包括村民,也包括我们自己。通过前期培训的影响,村民有的筹建了刺绣工作室,有的开了抖音小店,还有的成为了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的校外导师。对于团队成员小院研究生来说,这是个相互成长的过程。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研究生通过长期驻扎农业生产一些感悟三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不仅彻底融入村中,与村民成为一家人。此外,科技小院学生人均驻扎天数一年超过330天,撰写工作日志6500余篇,累计580余万字,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各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本学期,小院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学业一等奖学金5人,学业二等奖学金4人。积极参与各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冠军、一等奖,北京市“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

    (3)树立乡风新文明,村民洱海保护意识、绿色生活意识不断提高。

    村民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吃的更好更健康,生活质量整体提高。在举办的活动中,也渐渐能发现村中孩子们对于洱海保护的独特见解。小院研究生将科学研究课题与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村中建立了垃圾回收站,按照规定扔垃圾的村民人数在不断提升。

    (4)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通过调研结果发现,在支教学生中,88%的学生喜欢科技小院的老师,98%的孩子都认为古生村科技小院常驻研究生的支教活动帮助到了他们的学习,25.4%的农户因科技小院带来收入增加,改善了家庭和邻里关系。村长为古生村科技小院送来锦旗,并颁发古生村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院士也成为了荣誉村民。

    4.社会声誉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各级媒体肯定,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150余次,同时得到大理州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古生村为志愿服务项目成员授予“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

    5.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古生村科技小院长期驻扎学生以研究生为主,小院建成时长将近两年,运行保障措施仍然有待强化。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外接待能力有限,出入交通不便,开展志愿服务的距离范围有限。此外,师生开展活动时比较缺乏安全保障。

    关闭